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
Adobe Flash Player

岚皋民俗文化——哭嫁

时间:2017年09月14日 作者:曹英元 信息来源:县文广旅游局 点击: 【 字体:

岚皋民俗文化——哭嫁

据民俗专家分析,哭嫁可能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中“抢婚”习俗的遗存,而岚皋有据可考的人类活动史,大概也始于那个时代。县城肖家坝的仰韶文化遗址便是明证。所以哭嫁这一婚俗在岚皋非常古老了,可能与人类活动史一样源远流长。

  岚皋民俗文化——哭嫁

哭嫁内容浩繁、程序复杂。像生活在鄂、湘、川、渝边界地区被世人公认的巴人后裔土家族哭嫁大约有二十多项程序,并须严格按婚礼程序循规蹈矩地哭,不得随意抽泣哭诉。新娘每哭一次,均有来自内亲外戚中的人陪哭和对哭,且所哭时间长,从出嫁前三个月“开哭”,直到出嫁当天新娘下轿才止。岚皋哭嫁基本与此相同,但在长时间与湖广移民文化的传承融合过程中,哭的时间已没有这么长,程序也没有这么繁琐了。常见的是在迎亲当天和前两天,新娘要哭诉父母的养育之恩,自己的离别之情。

例如:《哭嫁》。

豌豆开花绿豆荫,

小奴家中来辞亲。

牙牙哭的幺幺女,

妈妈哭的命肝心,

哥哥哭的亲妹妹,

嫂嫂哭的情感人。

豌豆开花绿豆荫,

小奴家中来辞亲。

牙牙哭的幺幺女,

妈妈哭的命肝心。

 岚皋民俗文化——哭嫁

再如:《哭嫁妆》。

红日落西方,

耳听门外闹嚷嚷,

小女哭嫁妆。

哭了一声奴的公,

公公的胡子白葱葱,

养女一场空。

哭了一声奴的婆,

婆婆的头发白如雪,

养女无下落。

哭了一声奴的爹,

爹爹的心思硬如铁,

好似水里捞明月。

哭了一声奴的妈,

养儿养女这么长,

还不办赔嫁。

哭了一声奴的哥,

哥哥待奴好不过,

还要哥送我。

哭了一声奴的嫂,

嫂嫂待奴待得好,

何日把恩报?

哭了一声奴的妹,

妹妹的针线我教会,

何日到一堆。

哭了一声奴的弟,

弟弟读书学堂里,

早早穿朝衣。

岚皋也讲陪哭,多是新娘的母亲、嫂子、成年姐妹以及内亲外戚中的女性长辈和成年表姐妹。因母亲最为不舍,所以哭的也最为厉害。多是将自己的社会经验、嘱咐与希望再一次地告诉临嫁的女儿。如:

女儿呀!女儿,

妈妈养你不容易,

如今就要嫁他乡,

好歹明日成他妻,

命运安排靠自己。

还有最感人肺腑的一段话:

去了婆家是媳妇,

要孝公婆、要敬丈夫,

要勤快学会做家务,

要接人待物有礼貌,

要学会技能不求人,

切莫好吃懒做毁家旦。

 

哭嫁的形式大多是边哭边唱,有专门的歌词和韵调,亦有哭嫁者和着某个韵调现场发挥的唱词。有曲调委婉柔和、节奏平缓、富于歌唱性的小调歌曲,亦有以诉说为主、诉说中带着哭腔的风俗歌曲,类似于现代歌曲中的说唱,却没有说唱那么强劲和明快的节奏感,每段首句都是带拖腔的呼号,段中每句结尾的语气助词都是下行旋律。会哭,是旧时女性学习人生仪礼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功;陪哭,是姑娘们学习哭嫁方法、技巧、内容的机会,现场实践了,以便为自己以后出嫁作准备。谁哭得好,会受到众人的称赞。谁不会哭,会受到嘲笑和指责。

如今,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,加上交通信息的飞速发展,家人天天能通电话,短则三五天、长则半年几个月就能见一次面,再也没了旧时女儿出嫁仿佛生离死别的感觉了。所以哭嫁已就流于形式了,多是出嫁前夜,母亲哭,临嫁的女儿抽咽地应着。

编辑:lgnlk
上一篇:岚皋,一幅诗画般的世界
下一篇::没有了